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史書記載,“自張角之亂,所在盜賊並起,博陵(今河北蠡縣南)張牛角、常山(今河北元氏西北)褚飛燕及黃龍、左校、於氐根、張白騎、劉石、左髭丈八、平漢大計、司隸緣城、雷公、浮雲、白雀、楊鳳、於毒、五鹿、李大目、白繞、眭固、苦蝤之徒,不可勝數,大者二三萬,小者六七千人。”(注:《通鑑紀事本末》卷八《黃巾之亂》。)看看記錄挺嚇人的,其實這些隊伍中只有張牛角與褚飛燕的兩股勢力最強。張牛角在打仗的時候中流矢,死前“令其眾奉飛燕為帥”。 為了紀念自己這位偉大的階級兄弟,褚飛燕改姓張。褚飛燕本名燕,因其輕勇矯捷,所以軍中稱“飛燕”。此後其他一些零星義軍也大多歸附於飛燕,所以部眾很快發展到差不多一百萬人。因其活動於今河北、山西諸山谷間,號曰“黑山”。

據說,黑山軍是有歷史的,早在漢靈帝時代就開始活動,“靈帝不能徵,河北諸郡被其害。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難中郎將”,朝廷使領河北諸山谷事,就是封張飛燕為所有“義軍”頭子,相當於總瓢把子。所謂“山谷”,其實就是“江湖”的別稱,也可以說是土匪窩。聯軍解散後,各軍事集團忙於爭奪地盤,無力也無心去與黑山軍開戰,而黑山軍則在張燕的率領下“與豪傑相結” ,投入到關東軍閥的混戰之中。這時期的黑山軍與其說是農民起義軍,還不如說是它是一股政治目標不明確的政治軍事力量。張燕採取的戰略目標基本是以太行山脈為依託,向鄰近的魏郡、東郡、陽平郡等黃河中下游地區發展。而上述該區域恰恰是袁紹的勢力範圍,雙方的衝突遂不可避免。而公孫瓚又與袁紹是對手,因此,黑山軍採取的“聯公制袁”的戰略。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