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經典的孫權勸呂蒙讀書,就是以劉秀和曹操為例子的,孫權對呂蒙說:“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強勖邪?”呂蒙也不是一般人物,更不是朽木不可雕,經過孫權的指導,不久就成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名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名人,成功的秘訣就是:勤奮學習,持之以恆;不為名,不為利。他們向青少年介紹學習經驗時,說的最多的就是:博覽群書,學以致用。
日期:2010-08-16 10:06:16
8.橋大爺看上了曹操
兩漢的時候還沒有公務員考試這一形式,國家招聘公務員,主要來自皇帝、官府的徵辟以及地方的察舉。錄用的標準,不像今天透過筆試、面試甚或專業考試,然後根據分數高低從高到低錄取。那時候不是這樣,一個人是否有資格別錄用,主要是依據地方上的名人評議亦即所謂清議,相當於今天公開選拔幹部時擬選定幹部進行進行公示,實際上就是一種輿論方面的鑑定。經過輿論的鑑定得到稱譽計程車人,才有可能成為徵辟察舉的物件。
當然那時候的輿論鑑定不像今天,誰都可以舉報,那時候輿論的鑑定權掌握在當地名士手裡。而且鑑定詞很有講究,是不可以用白話文的,往往採用“風謠”和“題目”的形式,“風謠”有七字一句的,如“五經無雙許叔重”(評許慎)、“關西夫子楊伯起”(評楊震)。有四言兩句的,如“天下無雙,江夏黃童”(評黃香)、“賈氏三虎,偉節最怒”(評賈彪)。“題目”主要稱述人物的品德、識度、才能等,如李膺評論荀淑、鍾皓:“荀君清識難尚,鍾君至德可師”。郭泰評論王允:“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由於品評人物的風氣很盛,有些人就成了清議權威,鑑定人才的專家,被目為天下名士,他們對人物的褒貶,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左右地方上的輿論,因而影響到士人的仕途進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