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幾年裡,曹操掌握了在這樣豪門大族裡的生存法則和技巧,讀懂了人情世事,更知道如何利用別人的軟肋為自己謀利益。活生生的現實給教會了曹操生存的法則,也正是這段艱難困苦的經歷,煉成了曹操“少機警,有權數”的本領。這使得小曹操很早就學會了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周圍的世界,用自己的大腦思考遇到的問題,由自己來決定自己的行止,慢慢地,曹操變成了一個“野孩子”。
日期:2010-08-13 15:47:28
3.人生第一課
在曹操生命的前幾年裡,母親只是一個傳說,父親也只是一個符號。一個人孤苦伶仃地生活在亳州老家,飯吃不飽,衣穿不暖,哪還有什麼教育、什麼啟蒙,那時的曹操最關心的還是怎樣才能吃飽飯,怎樣穿暖衣,爸爸,那可愛的爸爸什麼時候才能回到自己的身邊。
所以當曹操讀到孔子的“過庭”教育孔鯉和孟母為教育兒子“三遷”的故事,內心倍感唏噓,大有遺憾,故而在《善哉行》中寫道:“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
什麼叫“三徙教”呢?三徙教就是《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據說,在孟子小的時候,孟子的母親為了給自己的兒子營造一個好的教育環境,曾經三次搬家,叫做三徙,所以後人把孟子母親的這種教育叫做三徙教,曹操說這樣的事在我們老曹家家是沒有的,為什麼沒有呢?因為母親早就不在人世了,我也沒受過這樣的教育;“不聞過庭語”是什麼意思呢?說的的是孔子和他兒子孔鯉的故事,據說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裡瞎琢磨,一看自己的兒子孔鯉“趨而過庭”,什麼叫“趨”呢,“趨”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動作,在上級面前、在長輩面前你走路要“趨”,低著頭,很快很快地這樣走過去,這叫“趨”。那麼孔鯉看見父親孔子站在庭院裡面,於是低著頭“趨”,孔子說站住,學詩了嗎?沒有。不學詩何以言,你不學詩你怎麼會說話?是,退而學詩。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裡,孔鯉又“趨而過庭”,孔子說,站住,學禮了嗎?還沒有。不學禮何以立,不學禮你怎麼做人?是,退而學禮。這個故事就叫做“過庭語”,也叫“庭訓”,父親對兒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訓”。曹操說,這樣教育,自己也沒有受過,為什麼呢?小的時候父親不在身邊,稍大的時候,自己又遊玩無度沒工夫在家待,再大一點的時候,父親曹嵩不知道在哪裡跑關係找門子呢?還有心思管兒子的是否讀詩是否學禮?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