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0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我在這裡之所以要發這段感慨,是因為有家很有影響力的報紙發表了一篇題為《範質這個讀書人》的文章(原文附後),說範質這個讀書人一生只會寫公文,“寫得再好後人也懶得翻閱,時過境遷即無價值。”“讀書人不能為後人留下一點可供把玩或思考的文字,說什麼都是一種悲哀。”該文還說歷事五朝(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欠世宗一死”的範質“把做人應有的氣節丟得乾乾淨淨,視改朝換代如換僱主。”我以為這些看法都是不妥的,應該站出來為範質說幾句公道話。至於範質歷事五朝,所謂“欠世宗一死”,我們也應該有個正確的評價。宋太宗趙光義確實說過範質“欠世宗一死,為可惜爾”(《宋史•範質傳》)這個話,但是一個人如果能夠選擇,誰又願意生活在唐末五代亂世?五代時,朝代短促,更換頻繁,一個王朝長者十幾年,短者三四年,統治者不僅走馬燈似的更換,而且那些帝王們,多半是一些混世魔王,在這種情況下,要範質拘泥於“殉職”、“忠君”和“死事一姓”之類的封建倫理觀念,只能是一種極其迂腐的表現。身處亂世的讀書人,自有其設身處地的人生體驗和價值判斷。連歐陽修都不得不承認:“天下五代,士之不幸而生其時,欲全其節而不二者,固鮮矣。於此之時,責士以死與必去,則天下為無士矣。”(《新五代史•死事傳第二十一》)所以說,能於亂世保持本性求生存,並能為治國安邦做出一定貢獻,就已經相當不錯了。若一定要以“殉職”、“忠君”和“死事一姓”這類腐朽字眼論人品,講氣節,那趙光義兄弟似乎更應該去死。他們也是先朝的大臣,並不是石頭縫裡突然蹦出來的“孫猴子”,他們自己不“殉職”,不“忠君”,不“死事一姓”,還“欺負”後周的孤兒寡母,把人家的皇位搶奪過來,這種人還有什麼資格和臉面要求別人為周世宗“殉職”,還有什麼理由在全社會提倡忠心不二的道德規範,這不是太可笑了嗎?!更奇怪的是今天居然還有人為範質沒有為周世宗“殉職”而憤憤不平,這究竟是範質“把做人應有的氣節丟得乾乾淨淨”,還是作者本人滿腦子裝著腐朽的封建思想,倒是值得認真問一問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