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0-12-09 20:42:29

澶淵之盟的影響

宋、遼兩國簽訂了澶淵之盟,從此後兩國“和平共處”了近百年。這對於雙方,尤其是雙方的百姓本來應該是件好事,但宋真宗卻受到了後人的指責和史學家的嘲笑,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澶淵之盟是在契丹人的武力訛詐下,宋朝以付出“歲幣”的代價來達成的不平等條約。為此,宋朝向遼國支付了數額龐大的財物,而這些必然會轉嫁到中原的百姓身上。其次,這個盟約雖然使宋、遼保持了近百年的和平關係,但是宋朝的邊患始終未除,不得不繼續支付高額的軍費。最後,這次議和使宋朝喪失了一個千載難逢的一舉強大的好機會。

宋朝從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開始給遼國進貢,於仁宗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又增加絹、銀各十萬,直到徽宗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前後歷經一百一十五年,總共支付絹三千多萬匹、銀兩千萬兩。這個數目,比趙匡胤準備贖取燕雲十六州的三百萬,多出了數十倍。而且在這件事的影響下,宋朝在仁宗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對西夏也開始“歲賜”,每年絹十五萬三千餘匹,銀七萬兩千兩,茶葉三萬斤。這些財務最後只能攤派到中原百姓身上,最後導致敵人國力更強,自己則國弱民貧。

即使採取了這種“賄買”政策,也不能徹底消除敵人的入侵和騷擾。遼和西夏此後仍多次威脅進攻宋朝,從而向宋朝要求增加歲貢。西夏的開國皇帝趙元昊曾經說過:和宋朝和平相處,所得財物入不敷出,如為此失掉民心,則何以守國?不如和宋朝保持敵對關係,小可以任意搶奪宋的子女、財物,大可以開疆拓土。遼國也在宋朝與西夏作戰期間趁火打劫,以武力要挾宋朝,最終宋朝不得不增加“歲幣”。由此可以看出,宋朝澶淵之盟後依然邊患不斷,每年仍需支付大量的邊防軍費,居民的兵役、勞役和賦稅有增無減。當敵人變成金國時,邊境依然無險可守,終究擺脫不了滅亡的命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