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而且,伍奢之信的最後四個字“書到速速”也迅即映入了伍子胥的眼簾。父親的催促令人生疑。以父親一貫的淡定,即便是面對天大的喜事,他是不會流露出急若星火的心態的。而信中已經寫得很明白了,如果兒子們遲到了,就會獲罪。那麼,這所謂的封賜就更為可疑類。如果楚平王真心實意要痛改前非,為什麼連這一點耐心都沒有呢?

這樣一想,伍子胥就發覺了鄢將師的險惡用心。所以,鄢將師的害人之心,最終反而成了救人之舉。實際上,他和楚平王一開始就做錯了。如果他們只是說赦免伍奢之罪,傳令二子來見,根本不提什麼封賜,伍尚伍員出於父子親情,一定會像飛蛾撲火般直奔郢都而去的。但是,在“透明度錯覺”和“過度合理化效應”的作用下,他們露出了可疑的馬腳。

伍尚見兄弟說得堅決,不由將信將疑,說:“兄弟,你這可能是自己臆測的吧。父親一生從不說謊,現在有父親的親筆信為證,如果萬一是真的,我們可就要承擔不孝的罪名了。”

子對父的“孝”和臣對君的“忠”一樣,都是當時社會最為基本的行為規範,極具權威的效力。伍尚絕不敢輕易加以違背。

伍子胥智力過人,他久居君子之家,自然比較瞭解父兄的思維定勢。他知道,如果不拿出個好辦法,是很難說服兄長不去自投羅網的。

那麼,伍子胥會採用什麼樣的辦法來對抗“孝道”這個威力巨大的社會規範呢?這兄弟倆到底誰能說服誰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