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8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1-05-05 13:51:01

第六章千古迷案——燭影斧聲!10

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李燾把司馬光原文照錄之後,對其中的一些明顯錯誤順手做了修改——李燾自注雲:此據司馬光《記聞》。《記聞》誤以王繼恩為繼隆,程德玄為賈德玄,今依《國史》改定。}

李燾雖然用心良苦,卻不知道他這樣有意為之:結果卻是更把事情搞的一團亂麻,成了千古疑案!

後世史家、學者,也因此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意見相左的兩大陣營:一些人直截了當的認為趙匡胤的死就是趙光義所謀害;而清高宗也就是乾隆對於李燾此舉卻斥為汙衊,也不知道他個女真後裔得了趙光義什麼好處,表現的如此憤慨??

難道是他因為李燾的描述聯想到了自己父親雍正的‘得位不正’傳言了嗎?

其實李燾也是百密一疏,他沒有慮及司馬光老先生使用的輸入法既不是五筆、也不是拼音,一生謹言慎行、做事死板來分析,如何會犯下這種太過小兒科的錯誤呢?

做為大史家,司馬光知道自己的文章是要傳之後世的,如果他只是個如文瑩輩的釋徒,當然可以只憑道聽途說就天馬行空的寫下一些不負責任的文字。存了文章千古事的他寫到這段歷史時候,應該是心下躊躇了許久。

倘若秉筆直書,一定會動搖在位天子的正統性與合法性。試想,他對王安石的變法都因擾民而加以竭力反對,如果自己的文章引發政壇八級地震,勢必會使生民再陷水火,顯然這並不是他樂意見到的結果;但是讓他昧著良心去臆測寫作,也是有違他作人原則的事情。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好在這裡違心用了‘春秋筆法’記述這段迷霧一樣的歷史。有意這樣留有錯誤,就是要留待後世有心人體會發掘其中真意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