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11-21 14:16:04
汴梁城中文武百官見孫溥、張叔夜不願署名已被女真人請出城外,生死不知,無不心下惴惴,惟恐觸怒金人。
等到王時雍、範瓊幾人奉金人旨意令文武百官、軍民僧道共同推舉張邦昌為帝的申狀上具名,包括卸仕在家、落職充任宮觀使的也得簽名。等到京城大小官員齊聚秘書省之後,大門緊閉,外面兵丁嚴防死守,只要不簽字,竟連門也無法出去。
眾人看到的只是白紙一張,大家只需在上面簽名就可以,至於文章內容,根本無緣目睹。眾人無奈,只有簽名了事。而軍民、僧道只有唯唯而退。惟有太學生表示異議。範瓊害怕迫的太嚴會適得其反,把太學生們放還不問。到了傍晚,又是吳、莫二名學士取了聯名舉薦狀出城交令。
就在滿城文武百官、士民都在緘其口的時候,卻橫空跳出一人表示反對。讓後人大跌眼鏡的是,此人正是罵名千載,遺臭萬年的奸臣秦檜。
如果女真人一怒之下砍了秦檜的腦袋,那也正成就了他的忠義美名,哪裡還會有“風波亭”一事。
不過從史料分析看,就是沒有秦檜的主和與主降,岳飛的死也是一種必然,最多隻是換一個“莫須有”的罪名罷了。
而秦檜這時候的表現可圈可點,在這種非常時期仍能忠心為國,著實不易。史書盛讚,“力排眾議,獨拉仇敵,主持宗社,義不苟生”。千人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秦檜在這個時候果是忠君愛國的典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