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變法直到今日仍是為後人褒貶不一反覆爭論的歷史焦點。如果說王安石的變革是有些‘躁’的話,司馬光所作的事只能用一個‘峻’來總結。老先生應該對前唐的牛、李黨爭的惡果知之甚詳,只是他未曾會想到自己屍骨未寒的時候,朝臣中就分為三黨,進而作意氣之爭。北宋的黨爭也是北宋滅亡的根本原因之一,產生黨爭的原因也與他脫不得干係。責備賢者也是不才愛之深責之切而已,心中並無任何不敬之處!
一個國家的執政者可以更替,一個國家的政治綱領做一些經常的修正亦無不可,但是一個國家的政策失去了延續性和持續發展性,這樣朝令夕改會令人民無所適從,假以時日,物力、民力、國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消耗殆盡的。我輩讀史要鑑往知今,感謝我國家的數千年曆史,這樣豐富的民族遺產作為後世兒孫倘不知珍惜、運用,豈非不智?!不智的民族如何躋身世界強國之列?時至今日,我們的祖國仍是處在一個內憂外患的環境之中,一個沒有了危機感的民族是會喪失前行方向的!
話說範純仁先是反對司馬光盡廢新法,後又反對對蔡確做出過份的處置,認為做為執政的人應該不能對臣下語言、文字的過失而做誅竄之舉。朔黨的另一領軍人物劉安世心下不安,上表章奏稱範純仁是蔡確朝中餘黨。無奈何之下,範純仁只得上章力請辭職。於次年奪官出任知潁昌府。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