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58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其實姜維一直想以自己的盲動主義來說明,對魏國應該積極進攻,以攻代守,用不斷的武力侵擾,從而達削弱魏國的目的;而譙周則認為蜀國國力如此之弱,盲目討伐別的國家,不但不能削弱魏國,反而要把自己先搞垮,實在得不償失。

因此,譙周要寫這篇文章。在《仇國論》中,譙周以兩個虛構兩個敵國“因餘”和“肇建”的國民對話為引子,闡述小國對大國最佳策略:與其漫無目標隨意射箭,屢次失手,還不如小心謹慎,看準再下手(射幸數跌,不如審發)。所以智者不會因為貪圖小利而盲動,而是等到時機基本成熟才出手(故智者不為小利移目,不為意似改步,時可而後動,數合而後舉),

謹慎,謹慎,再謹慎!

醒醒吧。

事實上,這篇有理有據的雄文依然阻止不了姜維北伐的步伐。在《仇國論》出籠後,姜維依然我行我素,繼續北伐的壯舉。

雖然阻止不了,但這篇文章也發出一個訊號,快點改弦易張吧,這是我們益州本地人這也是對姜維,對蜀漢政權的最後期望。至於怎麼辦,你們看著辦,我們會有自己的選擇的。

事實上,他們最後也用實際行動作出了自己選擇。一個政權沒有本地人的支援,那它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退出舞臺是遲早的事情。

這是諸葛亮的悲劇,劉備的悲劇,姜維的悲劇,也是劉禪的悲劇——整個蜀漢的悲劇。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