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專家分析,東吳的人才結構大體由三個流派組成:跟著孫堅、孫策創業的老部下,被稱為淮泗派,比如周瑜、周泰、程普、韓當等人;第二派在從中原流亡到江東的流亡派,如張昭、張紘、步騭、諸葛瑾、嚴畯等人;第三派則是江東本地的世家大族,既所謂的江東派,如江東的四大家族、吳郡的四大家族等等……專家的分析固然是很有道理的,但我認為第一派,和第二派其實應該歸於一類,都是東吳舊臣,而第三派可以稱為本土派,如陸遜、顧雍等人就是代表。本土派以前歸屬於東漢朝廷,孫策過江後,強行收編了本土派,對其他不服從的就採取高壓政策,場面非常血腥火爆,因此,不少人認為本土派和孫權這一家子其實是存在矛盾的,而孫權對江東大族很防範,很猜忌,張溫以及後來的陸遜等人飽受打擊就不足為奇了。
但我認為,從某種角度說,江東大族和孫策是有矛盾這是一個偽命題。
作為一個善於用人的梟雄,他的首要任務是利用各派為自己幹活,出力多功勞大的就多獎勵,出力少的就少獎勵,這是不分什麼出身、流派的;如果以身份論英雄,挑三揀四,革命事業什麼時候能夠成功?
至於防範心理,作為帝王都有,尤其是事業成功後尤甚,帝王起疑心的物件,這就不光是對江東派,對元老派、對流亡派都有可能,甚至懷疑自己的兒子!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