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上崔琰同志的運氣是不錯的,在袁紹那裡,他一邊提反對意見,一邊獲得升遷,袁紹死後,他的幾個兒子還搶著要他;不光自己人搶,連敵人也搶,比方說而官渡之戰後曹操成為冀州新主人,就把崔琰收入自己帳下,而且還他當上了冀州的三把手——別駕。
處處吃香自然是好事,但崔琰的頭腦卻不怎麼開竅—— 不懂得奉承領導,比方說曹操滅了袁紹得到冀州,自然非常興奮,他得意洋洋地向崔琰等人炫耀所,哎呀,昨天我查看了一下戶籍,冀州有三十萬人啊,也算是個大州啊。
本以為新加盟的崔琰會隨聲附和,沒想到崔琰卻冷不丁冒出一句,現在天下分崩離析,沒有聽說您採取什麼仁政,倒先要統計繳獲多少武器人口,這難道是冀州百姓對您的期望嗎!
這話比較重了,要知道,勝利者檢視自己的戰利品那時天經地義的事情, 你是不是不想混了?在場的客人嚇得連臉色都變了(於時賓客皆伏失色)。
被人莫名其妙訓斥一頓的曹操臉色自然非常尷尬,但知道現在急需要收攏人心,還不是發火的時候,於是他改變態度,向崔琰賠不是。
從此曹操知道崔琰是個直腸子,這樣的人搞人事工作那就最好不過了,於是他當丞相後,特意任命崔琰為東曹掾,和毛玠一起負責選拔人才。
這裡說一下,曹操當丞相後,丞相府成為全國最高決策機構,類似於現在的總理衙門,什麼事情都要過它的手。其實曹操大權獨攬後,他就不動聲色地進行了一場機構改革,以前的受皇帝掌控的內閣辦事機構——尚書檯被他移到丞相府,先是分為東曹、西曹、法曹三部分。這三個機構的行政級別不高,但權力卻極大,就相當於內閣部。而崔琰和毛玠一起負責的東曹,更是是朝廷的要害部門,也是典型的肥差,主要負責“二千石長吏遷除及軍吏”,也就是說,二千石級別以下的,諸如太守、刺史等等,一網打盡,照現在的話說就是上至省長、市長下至一般軍官,他們的政治前途全部捏在東曹手裡,什麼升遷、調動、獎懲全部是由東曹的人說了算,其權力相當於現在的中央組織部、國家人事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