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初年(196年),由於天下饑荒,法正與好友同郡的孟達一起進入益州投靠劉璋,後來的事實說明,法正是很有才的,他是個想幹大事的人,他內心一直渴望找到一個發揮自己特長的平臺,但劉璋並非明主,法正一直不受重用,呆了很久他才謀上了新都縣令的差事,混到縣令級別對於一般人而言,夠了,但對想幹大事的人而言,顯然太小了,比方說當初龐統當縣官時,就不安心工作。
法正不是龐統,但他的心氣也和龐統差不多,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但現實是殘酷的,舞臺太小,法正也沒有從基層一步步做起的打算,他只感覺自己過得很鬱悶。
之後法正改任軍職——軍議校尉,這是一個顧問性質的閒職,法正同志依然不受信任。
更倒黴的是,由於他不太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外面開始有人冷言冷語地黑他,照這樣下去,別說是官場進步了,能保住自己的飯碗都不錯了。
看到自己的前景不樂觀,懷才不遇的法正更加鬱悶,經常長吁短嘆的。
要是有奇蹟多好啊。
奇蹟有時需要等機遇,
幸好有他朋友張松。
事實證明,張松是很靠得住的,他向劉璋推薦了法正,讓法正有了出頭的機會。
法正期盼已久的機會終於來了。
但他不想去,他很謙虛。
他難為情地表示,哎,我能力有限,我不行,怕辜負領導的信任,您還是另請高明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