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二十四孝”大多變態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十分崇尚孝道的國家,從先古帝王“舜”的故事開始,直到現今的人們,莫不如此。所謂百善孝為先,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為人子女的孝敬父母自是理所當然,上自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這是共同的行為要求。漢代選拔官員不就以“孝廉”為準則嘛!而且這孝還是第一位的,很多人以此獲得官職。而在歷代的封建王朝中,都遵循這樣一個規範,那就是大凡父或母亡故時,為人子女的是要回家守孝三年的,學名叫著“丁憂”。無論你是何許人,宰執也好,九品縣令也罷,也無論你在從事何種事情,即使人命關天,即使沒你天都會塌下來,這都不行,你都必須第一時間回家守孝。
下面我們就來看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便是關於南唐後主李煜的,李煜乃是千古詞帝,於寫詞上造詣很深,這裡且不論。北宋乾德三年九月,李煜其母聖尊後鍾氏駕鶴西去,作為她的兒子,李煜也得守孝三年,並不會應該他是皇帝而有所改變。只是這位聖尊後死的真不是時候,因為這時的李煜正與小周後打得火熱,這對小情人之間是你儂我儂的。李煜也正準備迎娶她並封她為後,可事不湊巧。按照禮制,他李煜必須守孝三年,三年之內是不能嫁娶的。小周後也只得待字閨中,還要等她的情郎三年。李煜當然不敢違背禮制,不僅如此,他還得經常吃齋唸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