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雙方很快找到了可以繼續合作的理由,有面子、能把資產轉移還能賺錢,這樣的好事任誰也不會錯過。細節由手下去完成吧,老闆只要決定大方向就好了。一開始還不願意讓給日方太多投資比例的張朝勇,出了會議室後一反常態地將大把的股份讓給日本人。他對專案組成員的解釋是:現在能不能賺錢也不確定,貿貿然投入那麼多錢風險太大,不如讓日本人多投資一些。
於是,一家中外合資的“凱瑞熊本重工裝置有限公司”很快成立。憑藉這個專案的名頭(和國際知名企業合作)和投資額(總投資額8億美元)以及張朝勇人大代表的頭銜,一時間各大報紙紛紛報道。張朝勇終於揚眉吐氣地在新聞裡大談了一回自己的事業藍圖和經濟夢想。作為當地政府招商引資的重點專案,無論在土地配套還是政策支援上,政府都給予了巨大的優惠。市面上一幕78萬的工業用地,給“凱瑞熊本”卻只要20萬左右,稅收上更是“三免兩減半”堅決貫徹。
雖然,凱瑞熊本的股權結構中,熊本重工佔有絕大多數,但日方的資金卻遲遲沒有到位。理由無外乎“廠房情況不明”、“生產情況不明”等等,說白了就是不見產品不出錢。而這時,張朝勇坐不住了,他在市委市政府可是誇下了海口,還有電視新聞為證呢。市招商引資辦已經幾次催促進展,張朝勇總不能說“日本人沒給錢所以我也沒辦法”吧。思來想去,反正廠房建了日本人就會出錢,退一萬步說,裝置生產出來,賣出去,錢也在自己佔大多數股份的公司手裡。不過是“先投”還是“先收”的問題而已,既然這樣張朝勇只好自己墊資開始那600畝工業園區的建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