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舉另一個反面例子:為什麼抗日戰爭期間,“東北抗聯”始終發展不起來?
原因就在於,日本人把東北作為長期經營之地,對當地民眾剝削較輕,甚至做了很多安撫工作。所以東北抗聯在當地難以獲得民眾根基,根基不牢,軍事上自然就敗仗連連。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解放戰爭時,林彪與杜聿明爭奪四平,四野在東北當時的根基不深,底子薄,民眾不是很支援,所以軍事上捉襟現肘;而同一時期,粟裕在蘇中的七戰七捷,恰恰靠的就是“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省卻了後勤、補給、情報等大量累贅。
現今,很多人有一個這樣貌視正確的觀點:共軍之所以勝利,是因為宣傳工作做得好。
僅僅是因為“政治宣傳”嗎?非也。如果不是經過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讓家家戶戶得到實惠,享有利益,政治宣傳又豈能持久?而一旦人們嚐到了“分田地”的甜頭,哪怕不用共軍的政治宣傳,也會一傳十、十傳百,有口皆碑,好評如潮。
政治宣傳不是軍事勝利的原因,而是結果。
那麼,當時為什麼獨獨在贛南地區蘇維埃政權能夠存活下來呢?
這便是基於當時的民情了。
當時,林彪問毛澤東“紅旗還能扛多久”?
毛澤東回信,詳細分析了情況:
一是江西的經濟主要是封建的經濟,商業資產階級勢力較小,而地主的武裝在南方各省中又比哪一省都弱。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