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有點後悔和御史說得太多了。沛縣城中,蕭何沒有能這樣深談的朋友,今日偶遇知音,便多說了幾句,不料卻引出這樣的後果,這是蕭何始料所不及的,只好找藉口推辭:“俗話說,道不同不相謀。我讀過丞相的書,丞相歷來主張嚴刑苛法,臣不敢苟同,若固執己見,丞相必不能用我,不如不去的好。”
“我可直接向皇上舉薦。我是御史,有這個權力。”
“不不不不,大人萬萬不可。臣家中有八旬老母在堂,一時恐難以離得開。”
蕭何見御史一心要薦他去咸陽做官,著了急,編起謊來。蕭何為何不願意入朝做官?以他之才,以他之志,當然不甘心這樣默默無聞一輩子,他的確想幹一番事業。但是他絕不會輕舉妄動。他看到,秦雖然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但是人心並未歸附,六國後裔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推翻秦王朝的統治,恢復自己的國家,剛剛統一的國家創痍滿目,沉重的徭役和沒完沒了的苛捐雜稅壓得百姓透不過氣來,嚴苛的刑罰使百姓們搖手即犯法,天下怨聲載道。自從秦統一天下以後,幾乎沒有一天太平過,不是這裡暴動就是那裡起義,蕭何斷定這樣的統治是不會長久的,因此,他不願意踏上這條沉船。世無道則獨善其身,世有道則兼善天下,這是他不可動搖的人生信條。御史也看出了他的心思,直截了當地問:“既然道不同不相謀,先生為何在此為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